【琴曲浅析】之《鸥鹭忘机》
此曲由两个乐段加一个泛音的尾声组成。其内容原出自《列子·黄帝篇》,其中《好鸥鸟者》说:“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,每旦之海上,从鸥鸟游,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。其父曰:‘吾闻鸥鸟皆从汝游,汝取来,吾玩之’。明日之海上,鸥鸟舞而不下也。”这首琴曲规劝人们要心地善良,不要存有害人之心。它也说明作者不满于社会的黑暗现象,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。
1、《鸥鹭忘机》题解
“鸥鹭忘机”一词即来源于上述寓言的前半部。“忘机”是道家语,意思是忘却了计较、巧诈之心,自甘恬谈,与世无争。“鸥鹭忘机”即指无巧诈之心,异类可以亲近。后比喻淡泊隐居,不以世事为怀。“人能忘机,鸟即不疑;人机一动,鸟即远离”,劝喻人莫生机心。“忘机”一词旧作“心无纷竞,淡焉光明磊落焉”的样子;而从积极方面来理解,应当是一种积极乐观精神的体现。储光曦诗:“达士志寥廓,所在能忘机。”又,李白诗:“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。”皆可参证其涵义。
2、《鸥鹭忘机》寓意
按我的理解,实则是欧鸟无机,与人相戏,人因感而忘机也。忘机的主角是鸟而不是人,其意境与“采菊东蓠下、悠然见南山”仿佛,是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状态。而此曲较高者,不在于隐逸者的怡然自得,而在于表达一种尘世中的坐忘,是俗人在俗世中的暂时忘怀,而暂时处于一种无求的境界。这片刻的宁静后面其实又掩藏了多少挥之不去的愁云惨雾?如此,这一刻的忘才显得尤其难得可贵。即名“忘机”,其曲实在没有刻意去言志或喻世,不然操琴或听琴者,如何能“对之尘想一空”?这支曲子,乐音清雅柔和,深得淡远之致,听来真有物我两忘、不怀尘想、闲看潮起潮落、鸥鸟纷飞之神韵。忘机,毕竟是一种追求,或者是偶尔走神、而非常态。即使是同一首乐曲,在不同的琴家指下、不同的听者耳中,在不同时候不同心境下,也未必总是一派天真,她的意境总是不能够完全言明品透,而这也正是琴乐“深微”“无限”的魅力所在,弦外之音,韵外之致,其无尽藏,玩之不竭。
3、《鸥鹭忘机》后记
《琴苑心传全编》:淡逸幽俊,对之尘想一空。
《琴瑟谱》:宫音起调,一散一弦,非七弦七徽,石耕先生此曲七段中,则泛音淡远之致,有海翁忘机,鸥鸟不飞之谓欤。李湘北评。
《五智斋琴谱》:鸥操虽游戏小品,而用意亦自不俗。当夫海日朝晖,沧江夕照,群飞众和,翱翔自得;浑然一派天机,可以想其音韵矣。
《治心斋琴学练要》:人能忘机,鸟即不疑;人机一动,鸟即远离;形可欺,而神不可欺;我神微动,彼神即知,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,常无心以相随。
《春草堂琴谱》:通尾皆收宫韵,是宫曲也。惟二三两段从汉宫秋化出,间杂羽韵,前人故有宫羽之说,勿泥。
《琴谱谐声》:此曲琴隐尝有变徽调谱,予嫌其音过高激,且以世多不言商调,遂改调变徽宫。江楼水榭时一抚之,觉天光云影,容与徘徊,不啻置身蓬阆间也。